走去。
还在帅帐之外,就听到了张公公和田司马吵架的声音。
“田良丘,哥舒翰还不愿出兵吗?
究竟要抗旨到什么时候?
真当圣旨是儿戏吗!”
“张公公,叛军人数不是七八千,而是七八万!
就凭这二十万杂兵?”
“军中已经缺粮了!
刚死了那么多人!”
“没粮食可以吃别的……贸然出兵必是送死!”
我心中暗自感叹,真是大人物啊,寥寥数句,道尽了当前的局势!
我走进帅帐,帐中的气氛果然诡异,张公公和田司马都是气呼呼的,高御史的脸色也不好看,应该是受了夹板气。
“三位大人,这是小人从俘虏身上搜出的书信。”
我还特意在“小人”上加了重音,想给自己揽点功劳。
高御史看张公公和田司马都没有动的意思,只好走过来,接过书信。
刚把信展开,高御史就直接愣住了。
高御史满脸不可置信的表情,不知是惊还是喜。
田司马直接把信抢过来,刚看两眼,便揶揄道:“高御史,想不到啊,你还有这等过往……”信又被张公公抢去。
“这……这是劝降信啊!”
15劝降信?
高御史尴尬地回应道:“不瞒二位大人,我年轻时曾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,也就是安禄山义父的幕府,求官未成,与那崔乾祐有些交情……我是沧州渤海人,崔乾祐是博陵安平人,算是半个同乡吧……”不知不觉间,高御史仿佛回到了过去。
“后来我就从军于西北,在哥舒翰大帅手下效力了,与他再无联系。
没想到,半生飘零,竟在这里成为敌手……”面对高御史的窘迫,张公公倒是做起了好人。
“高御史,你不要多心,圣上是很信任你的,不然也不会任你为监察御史。”
原来这并不是什么机密书信,至于什么劝降信,无非是叛军在炫耀武力罢了。
我最失望的还是奖赏的事,搜出一封劝降信明显不算什么功劳。
“帐外何人喧哗?”
田司马突然问道。
李校尉进帐禀报:“田司马,帐外是宋义的家人,她们见宋义许久没有出来……”田司马没有回应,反倒是低头思索起来。
“宋义,你带队侦察叛军大营,做得很好。”
我忙不迭地答话:“谢田司马。”
“李校尉,带宋义家人去领些粮米,好生安顿。”
此前一直以严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