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单位可能会找你了解情况。”
我脑子里“嗡”地一下:“纪委?你确定吗?”
“当然确定。你手里那份草稿估计很重要,赶紧保管好,说不定会用得上。”吴德叮嘱道。
挂了电话,我握着那份草稿,心情复杂到了极点。
纪委调查正式启动时,我受到了通知。
那天下午,单位的两位纪检人员上门找我谈话,我有些紧张,但还是整理好手里的那份草稿,把事情从头到尾说得一清二楚。
坐在餐桌旁,两位纪检人员一边听,一边做记录。年长的那位问道:“张国庆,你确定这份草稿是当年审批时的原始记录吗?没有后补、修改过的痕迹?”
“绝对没有。”我斩钉截铁地回答,“这份草稿是我当年在签字前看到的内容,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最后的正式文件上变成了我的签名。”
他点点头,又问:“当时让你签字的人是谁?”
“是刘世涛。他说文件急着走流程,我就没多问,签了。”我顿了一下,补充道,“其实,当时我也觉得奇怪,这种金额大的项目不该绕过领导,但想着可能是走个过场,也就没多想。”
两人交换了一下眼神,年长的那位放下笔:“这些情况我们都会核实。张国庆,这次调查可能需要你配合出席几次会议,你做好心理准备。”
“行,只要能证明我的清白,我肯定全力配合。”我点头答应,心里也踏实了些。
几天后,我作为证人被叫去参加了一场调查会议。
会议室里气氛紧张,刘世涛坐在桌子对面,脸色铁青,眼神闪躲,不敢正视我。纪检组负责人当场拿出一叠文件,逐一核对那些审批记录。
“刘世涛,你能解释一下,这些草稿和正式文件之间的差异是怎么回事吗?”负责人的语气严厉。
刘世涛抿了抿嘴,声音有些发颤:“当时项目很急,我……我记错了,把文件交给了张国庆签字。”
“是记错,还是故意规避责任?”负责人追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