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的海图,图中朱笔勾画处赫然是琉球航线,“原来你们早把海防卖给倭人换白银!”
谢道韫却在他剑下轻笑:“韩将军,你腰间虎符缺了一角吧?
玄鸟秘藏里,可藏着补全它的钥匙。”
话音未落,倭寇旗舰突然爆出冲天火光——是陇西李氏的玄鸟旗!
李延年立于船头,手中“火龙出水”对准谢氏私港:“江南,该换主子了。”
苏州,天未明。
十万织工沉默地聚集在拙政园外。
他们手中不是梭子,而是浸染靛蓝的断绸——谢氏为讨好倭寇,强征民女织“和绢”,累毙者填满虎丘剑池。
“玄鸟秘藏不在谢家地库,在她们的血里。”
领头的老织娘撕开衣袖,臂上竟刺着半幅海防图,“慕容将军当年留的退路,终究用上了。”
韩七蓦然想起慕容恪临终塞给他的丝帕,帕角绣着一只残缺的玄鸟。
当他把帕子覆在老织娘臂上图纹上时,完整的航线浮出水面:一条绕过门阀与倭寇,直通南洋生路的暗港!
谢道韫的剑却在此时穿透老织娘后心:“韩七,你永远赢不了。
江南的丝,注定要缠死北方的狼。”
七月十五,鬼门开。
韩七站在泉州港的“镇海楼”顶,看着李氏舰队与倭寇厮杀成一团。
李延年要秘藏里的前朝火器,倭寇要航线,而谢道韫要所有人陪葬——她点燃了埋在海堤下的三百桶火药。
巨爆声中,韩七纵身跃入怒涛。
咸涩的海水灌入喉咙时,他恍惚看见慕容恪的影子:“小子,记住,昭明的火种不在龙椅上,在……” “在浪里!”
韩七猛地挣出海面,手中多了一枚青铜钥匙。
远处,幸存的流民船队正升起补丁摞补丁的昭字旗——旗上绣的不再是龙,而是一只浴火重生的玄鸟。
三个月后,马六甲。
曾经的大昭水师残部,如今成了让红毛夷胆寒的“玄鸟舰队”。
韩七在甲板上摩挲着补全的虎符,符内暗格滑出一卷发黄的《火龙经》——扉页是昭武帝亲笔: “后世若见此书,当知华夏火种,在民心,不在宫闱。”
是夜,韩七放出了第一盏天灯。
灯上无诗无画,只一句被海水泡皱的誓言: “我等遗民,永不称帝。”
(第二卷完)<《昭明烬》第三卷:不灭